幸福林帶(資料圖片)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非遺項目借力直播“出圈”,幸福林帶蝶變折射城市更新……過去一周,西安持續“創新”“煥新”,按下發展“快進鍵”,多家央媒通過文字和鏡頭記錄下西安向“新”而行的腳步。
秦腔等非遺項目
借助網絡平臺頻頻“出圈”
近年來,秦腔等非遺項目,借助網絡平臺頻頻“出圈”。《人民日報》海外版6月14日7版刊文《陜西一年非遺直播超二十四萬場——三秦主播活躍在非遺“新舞臺”》,開篇便盤點了陜西非遺觸網后的“新票房”:“2022年陜西非遺短視頻播放達141億次,是2017年同類播放量的300多倍。去年5月1日至今年5月1日,陜西非遺直播超24萬場,產生超6.5億次觀看;1.9萬名陜西非遺主播開播超264萬小時。”稿件從“線上演出擴大受眾面”“直播激活傳統技藝”“多元收入反哺非遺傳承”三個方面,講述了陜西非遺創新傳播方式的生動實踐。
與此同時,線下藝術與城市的創新融合,則彰顯著西安獨特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秘魯精品文物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展出》《舞劇<李白>西安首演 國風舞樂再現大唐華章》等報道在新華社、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持續推送。《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新型藝術空間釋放城市自信與活力》如此點評:“最近,西安地鐵舉辦‘地鐵遇見博物館’展覽,通過文物復刻品、文創產品等形式,展示周秦漢唐文物,盡顯城市歷史文化底蘊,激蕩著人們的文化自信。”
西安科技力量
助力中國航天刷新多星測控紀錄
上周,西安科技力量助力中國航天刷新多星測控紀錄。“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圓滿完成了所有衛星分離點參數計算及初始軌道確定工作,時隔一周再次刷新我國多星測控紀錄。”央視新聞客戶端6月15日報道說。新華社報道《中國航天刷新多星測控紀錄》揭秘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如何保證41顆衛星分組安全“下車”:“針對這次任務發射衛星數量較多、平臺不同的實際,他們創造性地采取‘批次定軌’策略,在確保軌道計算保持高精度的同時,顯著提升定軌效率。”
日前,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26個科研單位聯合開展研究,繪制出了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相關成果于14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自主進行本國人群全景圖譜式泛基因組研究所取得的第一個重大成果。”《科技日報》報道說。
捷報再傳。6月15日,全球建設規模最大光伏生產基地在陜西開工。據央廣網報道,本次開工項目是隆基公司全球建設規模最大、產能最高、技術最先進的光伏生產基地,建成后將帶動就業1.5萬人。
西安的數字經濟
引擎作用正不斷凸顯
近年來,西安不斷吹響城市更新“集結號”。《人民日報》6月13日8版圖文并茂聚焦西安幸福林帶。“幸福林帶是集市政、生態和民生于一體的綜合工程。一條幸福林帶的蝶變,折射出一座城市有機更新的探索。”
中國日報網、中國新聞網則關注西安打造“無廢城市”新模式。“力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推進主要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并加強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旨在形成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產業化、社會化綜合管理的西安新模式。”文章說。
上周,第四屆西部數字經濟博覽會、第六屆中國(西安)國際3D打印大會等多個重磅會議在西安舉行,《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網、新華社等央媒聚焦盛會的同時,尤其關注“西安表現”。“作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西安的數字經濟引擎作用正不斷凸顯。”中國新聞網報道《“數”造“西引力” 數字經濟成西安發展“新引擎”》如是說。
此外,西安正借力國際賽事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升城市美譽度。光明網、環球網6月18日以《期待!又一項世界頂級賽事將在西安舉辦!》為題,報道“西安成為巴黎奧運會男排資格賽舉辦城市”。 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王瑩
編輯:張娟